“摇号售房”仍需减少价格扭曲

证券时报 2017-06-07 08:21:31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市民高先生说,摇号是解决买房难的一种方式,但他还是希望房子不要成为要靠运气才能买的紧俏商品。

6月4日上午10点整,南京市浦口区的雅居乐滨江国际6栋、9栋388套房源公开摇号,这次是被认为更公平的乒乓球手动摇号。从浦口区司法局的直播来看,手动摇号也是够费劲的,总共摇了两个半小时才摇出结果。5月31日上午,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公证处首次“公证摇号售房”参与竞逐两个楼盘354套房的购房者中,最终有56.8%的人能得偿所愿。

市民高先生说,摇号是解决买房难的一种方式,但他还是希望房子不要成为要靠运气才能买的紧俏商品。新华社也撰文将公证摇号称为“公开抓阄”,虽然也指出确是不得已之举,但仍质疑“公开抓阄”能否维护长久的秩序和公平?

笔者认为,要客观公证地看待“摇号售房”的积极意义,不宜一棍子打死,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房地产销售市场上的“信息不对称”问题,有效避免房地产公司雇佣“水军”参与摇号以制造“供不应求”的假象,以及消除前段时间一个房号炒到60万元等问题。但是,“摇号售房”要遵循“友善于市场”原则,即仍需确保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,尤其要确保干预不造成价格机制过度扭曲。

乍一看,“摇号售房”确实难免“公开抓阄”“凭运气”之嫌疑。但实际上,这只是南京“加大土地供应”等十条政策中的一条,其目的是“严格落实购房实名制,如果客户积累大于可供房源的商品住房项目,则在公证机构主持下摇号购房”。因而,我们不能将“摇号售房”与南京“调控十条”割裂开来看待,否则就是“盲人摸象”。

其实,“摇号售房”作为一系列房产调控政策之一,有可取之处。之前,“摇号售房”是作为房地产公司惯用的“饥饿营销”伎俩出现的,一般来说,房地产公司先是不报价格“集客”一段时间,到了真正摇号选房的时候,还花钱雇佣大量“水军”参与“摇号”,故意制造“日光盘”等供不应求的市场假象,导致一部分真正购房者难辨真相,从而接受虚高的房价。

这些问题实质上是“柠檬市场”(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“残次品”或“不中用的东西”)所引发的,即信息不对称市场,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。而公证处介入“摇号售房”,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避免购房者可能买到“柠檬”;也有效地排除人为操控和暗箱操作的可能。这都有助于维护购房者的真情知悉权和公平交易权,

从结果来看,“摇号售房”也产生了积极的结果。首先,从南京首次公证摇号售房的情况来看,中签率并不低,接近70%。其次,对打击炒房号也有积极作用。4、5月间,南京多个楼盘在开盘时被爆出有炒号行为,有楼盘的房号一度被炒到60万元一个。南京市房管局表示,摇号的目的就是打击炒号,抑制中介机构和部分开发企业的不当销售行为,以稳定市场预期。

“摇号售房”,很大程度上符合“友善于市场”的干预政策。1991年,世界银行提出了“友善于市场”的干预主张。该战略认为,干预只有在市场能产生“友善作用”的情况下才可能是有益的:一是不做主动干预,尽可能让市场自行运转;二是确保干预不致造成相关价格的过度扭曲,如果显示出干预有误时,应立即取消;三是公开干预,使干预简单明了,把干预置于制度约束之下,而不是某些人、官员的好恶或判断来左右。

当然,“友善于市场”的干预政策除了“公开干预”等要求以外,核心在于“市场”,仍要确保发挥价格等市场机制。这就要求“摇号售房”应完全立足于干预“信息不对称”,而不宜过多对价格等进行过度扭曲,调节价格还应回到供需上来解决问题,例如严格遏制住房“炒的”需求,增加供给确保“住的”需求等。企图以“摇号售房”来改变供需、限制市场价格,只会进一步导致供需失衡,必然事与愿违,或导致短缺或导致过剩,这些都不是社会合意的结果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